相关新闻

    专业介绍

     

    一、专业简介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至今本专业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千余名毕业生,为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2009年起,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到今年,已开展了三轮全方位教改,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文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方面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依托行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本专业被定为院特色专业。

    二、培养方向与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面向公路道路建设、桥涵工程建设等工程行业职业群施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从事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实验、技术员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道路工程生产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爱岗敬业、安全生产意识、责任关怀意识和创新精神,从事道路工程施工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就业岗位及薪资待遇

    本专业常见的职业岗位有施工员、监理员、试验检测员、测量员、预算员(造价员)等,毕业1年后年收入约615万,其主要就业方向及岗位工作如下:

    施工员~在公路施工企业的生产一线从事施工组织及管理工作;

    监理员~在公路监理企业从事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

    试验检测员~在公路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试验检测企业、质量监督机构从事工程试验检测工作;

    测量员~在公路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从事工程测量工作;

    预算员(造价员)~在公路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从事工程预(概/决)算编制或计量、计价、结算工作。

    四、课程体系、主干课程、培养模式

    本专业课程分别分为通识课程课、行业基本能力课、岗位专项能力课和能力拓展课四类。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部颁教学文件、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及现场需要、高职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

    无标题五、教学条件

    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实训馆、实训室与实训基地中展开,学校配备了力学实训室、沥青实训室、测量实训室、BIM实训室、混凝土实训室、钢筋施工区、仿真实训室与实体模型。

     

     

     

     

     

     

     

     

    六、师资团队

        为满足教学需要,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6名,其中拥有双师资格的6名,占教师总数100%,拥有建造师资格的4名,占教师总数67%。拥有兼职教师4名,主要负责实践教学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七、专业特色

    1、人才培养方案

    从企业需求调查、职业分析,到职业能力结构、课程体系框架确定,再到人才培养方案成型并论证,均有行业企业的深度介入,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开放性与职业性。

    2、系统化的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从“系统设计论”出发,制订课程开发程序,进行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景设计、学习单元设计,使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与传统的学科模式不同的是,本成果的课程体系遵循的是工作(生产)过程系统性而不是学科系统性;重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职业性,能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4、培养“行动能力”的教学模式

    推行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并通过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方式,倡导“学习为了工作,工作促进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注重行动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团队协作、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综合素质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

    5、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

    在考核标准中引入行业职业标准,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模式,加强对技能的考核;重视过程评价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评价、“一考定局”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