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6月23日,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江生泉、团总支书记施明远、园林园艺系主任贾雪晴、实训中心主任巩振虎、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园林专业师生走进定远县仓镇葡萄园农业种植基地,开启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深入田间,学习种植技术
抵达葡萄种植基地后,滁州市人大代表、市劳动模范、合作社负责人、学校产业教授胡立虎热情接待了师生一行,并带领大家深入葡萄种植大棚。胡立虎凭借多年丰富的种植经验,详细且耐心地为师生们讲解了葡萄种植所需的各类条件与关键技术。从土壤的选择与改良、肥料的精准施用,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再到不同葡萄品种在栽培管理上的差异,他都一一进行了细致阐述。

在讲解过程中,胡立虎现场示范了葡萄的修剪技巧,他一边操作一边强调修剪对于调节葡萄树生长势、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性。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胡立虎都给予了详尽解答。随后,在胡立虎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动手进行葡萄修剪和枝叶整理工作。尽管初次操作略显生疏,但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向胡立虎和现场的农户请教,逐渐掌握了操作要领。通过实际动手,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了农业生产的不易,也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交流座谈,共话产业发展
实践活动期间,师生们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以及当地种植户代表一同开展了交流座谈会。会上,胡立虎介绍了葡萄种植基地的发展现状、经营模式以及未来规划。目前,基地拥有阳光玫瑰、浪漫红颜、醉金香等多个优质葡萄品种,产品不仅畅销周边地区,还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到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基地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建设了葡萄观光示范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体验,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江生泉介绍了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农业领域的专业设置、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情况,并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仓镇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师生们也就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围绕葡萄种植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有同学建议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品牌宣传,提升仓镇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同学提出可以开展葡萄深加工,开发葡萄酒、葡萄汁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会人员围绕这些建议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了诸多共识。
实践感悟,坚定青春担当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还让他们深入了解了农村产业发展现状,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和时代使命。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自己对农业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更加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未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小马说:“以前在课堂上学习植物栽培知识,总觉得有些抽象。通过这次实地操作,我真正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看到自己亲手修剪的葡萄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我希望以后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走进农业生产一线,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后,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供稿:施明远
初审:贾雪晴
复审:江生泉
终审:张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