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A档)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三阶四维五融合” 创新“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4-05-22 阅读次数: 【关闭】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工科办学特色,是省内对应工业门类齐全、工科专业数目较多的高职院校。学校聚焦“敢创新、会创造、能创业”的“双创”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三阶四维五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三阶递进”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注重素质养成

构建三阶递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学校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融合,制定有机衔接、科学合理、三阶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阶段面向全体推进“双创”通识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等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使学生接受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的启蒙;第二阶段融入专业推进创新教育,开设“机械创新设计实训”“电子创新实践”“产品创新设计”等专创融合类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技能;第三阶段注重实战推进创业教育,面向具有“双创”意向的学生群体设置“KAB、SYB创业实践”“专利申报与知识产权转化”“新创企业运营管理”等创新创业实战类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一定的“双创”经验、实战技能,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及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构建三层递进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学校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层面实现“双创”育人全覆盖,梯次递进实现专创一体、科技创新转化和创业实践孵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节活动,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每年举办青创大讲堂、创业游学营、青创集市等“双创”活动超100场次,参与师生超1万人次,打造富有活力的“双创”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四维联动”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强化实践保障

学校主动与地方、产业、教育和创新等各类要素开放重组,政校行企研多元主体协同,城产教科创融合发展,通过不断建设和完善“4+N+X”“双创”平台,从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加速和城产创融四个维度打造全链式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平台。 

专业创新平台。学校扶持大学生KAB创业协会、大学生建筑与结构设计创新协会、行知文化创意社等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建立智能机器人、EM创空间、跨境电商与新媒体、智慧设计、RGB纺织染整、机电一体化等12个二级学院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中心,不断完善学生参与的专业创新、实训教学、创新研发、“双创”竞赛项目孵化等平台,构建专创深度融合、产学研赛训创一体运行机制。 

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实践基地、“1314青创空间”、越创空间等“双创”平台,为学生团队和各类初始创业者提供运营场地、创业资金、孵化指导、专项培训、市场运作、政策对接、咨询策划等全方位服务,为项目从种子萌芽到孵化培育持续赋能,累计孵化大学生创业实体60余家,被浙江省科技部门评为省级众创空间2个。

 孵化加速平台。学校以平台赋能,完善“双创”全流程孵化转化体系,与绍兴市政府部门共建工业设计基地,为学校师生和国内外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现有入驻企业34家,培育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德国红点奖、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等多项荣誉,年设计服务收入达2000余万元,被评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浙江省小微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 

城产创融平台。学校链接政校行企研资源,助力城产教科创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与绍兴市政府部门共建市公共实训基地、市工业设计基地、市知识产权学院、市退役军人学院与创业园,获得国家级别示范性实训基地、国家级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双创”综合性荣誉10余项。

  打造“五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聚焦能力培养 

学校聚焦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匠心精神、人文情怀、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思创融合为引领,以专创融合为突破点,以赛创融合为抓手,以科创融合、产创融合为保障,以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为目标,推动形成创业就业结合、产学研赛协同的创新创业格局。

 思创融合,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创新育人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注重发挥思创文化育人合力,推进思创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节、新苗人才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红色专项赛,开展“双创”故事会、企业家校友风采、创客论坛等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动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敢想会创的“双创型”人才。 

专创融合,培养创新能力。学校将“双创”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强化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建立二级学院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中心,组织60余名专业教师参加浙江省教育部门高校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培训班,聘任校企“双创”导师136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技术应用创新创效,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典型案例。 

赛创融合,激发创新精神。学校以职业技能竞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聚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构建“创意产生—创意实现—创业加速—创业孵化”全链条创赛项目培育孵化体系,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选聘校企“双创”导师队伍,构建组织竞赛保障机制,培育提升竞赛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科创融合,提高创新水平。学校构建“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团队”三级科研组织体系,立足校内的绍兴市机电装备和智能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中国产业互联网黄酒行业智能酿造实验室分中心等研究机构,校企共建越剑机械装备省级企业研究院、绍兴纺织机械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支持学生参与课题研发和科技服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着力培养复合型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

 产创融合,提升职业能力。学校聚焦“双创”教育培养模式需求,深度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绍兴市“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为学生打造实践场景,以“双创”平台带动就业创业质量,激发学生“双创”活力,保障学生能创敢创,不断提升职业能力。近3年,学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在同层次同类型高校中位居前列。



版权所有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 皖ICP备06012098号 | 校址:安徽滁州丰乐大道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