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数点,可能影响百户家庭的冬季取暖;一笔预算,决定着一项民生工程的最终成效。我们算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人心向背!”10月17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政治”双融党课再次开讲。省级教坛新秀程秋月以《“算好每一笔账”里的民生温度——工程造价中的党性原则与人民立场》为题,为众多师生党员上了一堂直击灵魂的“专业信仰课”。

一本账里的“民心向背”:技术是践行初心的“度量衡”
“技术不会算,是能力问题;但算账时少了为民的初心,是立场问题!”党课伊始,程秋月便一针见血。她没有罗列枯燥的规范,而是展示了两个鲜活的“民生账本”:因漏算保温层费用而“美丽冻人”的保障房,与因压缩路面厚度而“逢雨即烂”的乡村路。
“工程造价的每一个数字,一头连着国家的钱袋子,一头连着百姓的好日子。”程秋月深刻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绝非空话,它就体现在我们专业的“微小精准”里:保障房楼梯踏步的高度差控制在1厘米,是对老幼行走的守护;教学楼走廊宽度多预留0.5米,是对学子安全的关怀。
随后,她带领学生“解剖”行业规范,揭示冰冷条文背后的“红色底线”:坚守“合规性”,就是做国家资金的“守门人”;平衡“经济性”与“适用性”,就是把有限的民生投入用在“刀刃”上。
一场讨论中的“党性抉择”:数字是检验担当的“试金石”
“如果甲方以‘人情’施压,要求你在核算上‘松一松’,你怎么办?”程秋月现场抛出的尖锐问题,将课堂变成了“党性考场”。
讨论异常热烈。学生们的答案已超越技术范畴,上升到原则抉择。“我会用数据和案例告诉他,今天‘松’的一笔账,明天可能就是群众的一封投诉信!”学生王同学的回答掷地有声。李同学则表示:“我宁可多跑几次工地,也绝不让‘数字游戏’损害群众利益。这是我们的职业底线,更是党员的政治底线!”
程秋月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思考:“非常正确!记住,我们手中的计算器,按下的不仅是数字,更是良心与责任。每一个不敢‘较真’的数字,都可能成为未来民生工程的‘隐患’。”
支部引领:锤炼“为民算账”的红色工匠
“工程造价不仅是经济核算,更是党性的试金石、民生的温度计。”工程造价专业负责人管红兵在总结时一语中的。他指出,这堂课正是学院作为省级党建样板支部,推动“党建引领专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程秋月最后表示,“不仅要培养‘会算账’的专业人才,更要锻造‘为民算好账’的红色工匠,让他们以精湛技术守护工程安全,以坚定党性守护民生温度,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大国工匠!”
供稿:程秋月
初审:吴超伟
复审:程毓
终审:刘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