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大学 |
技能型专业建设 |
张延义 |
|
技能型人才培养 |
张延义 |
|
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
李超 |
|
技能型大学文化建设 |
李平权 |
|
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
李爱红 |
|
创新创业教育 |
周多道 |
|
基础能力建设 |
胡凼 |
|
体制机制创新 |
邹全胜 |
|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 |
建筑工程实训基地 |
曹晓斌 朱永祥 |
|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
|
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 |
成教院 |
|
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
教务处 |
|
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 |
教务处 |
|
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 |
成教院 |
|
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
人事处 |
|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 |
人事处 |
|
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 |
人事处 |
|
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
教务处 |
|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
人事处 |
|
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 |
成教院 |
|
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
教务处 |
|
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 |
教务处 |
|
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 |
成教院 |
|
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
人事处 |
|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 |
人事处 |
|
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核算教师总数时,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 |
人事处 |
|
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
教务处 |
|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
人事处 |
|
开展建设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 |
教务处、经贸系 |
|
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 |
成教院 |
|
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落实和扩大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支持学校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支持高校面向社会依法依规自主公开招聘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自主选聘教职工、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 |
人事处 |
|
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活动;建立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
党政办、团委 |
|
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与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 |
教务处 |
|
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专业、培养人才 |
教务处 |
|
优先保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相关专业的布局与发展 |
教务处 |
|
加强现代服务业亟需人才培养,加快满足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人才需求 |
经贸系 |
|
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
招就处 |
|
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
教务处、学生处 |
|
地区、有关部门整合发改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高等职业院校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
招就处、财务处 |
|
加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支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能力 |
传媒系 |
|
完成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制定、修订工作 |
党政办 |
|
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参照《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设立学术委员会;一批(不少于20%)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 |
职研所、组织人事处 |
|
巩固学校、省和国家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 |
教务处 |
|
加强分类指导,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 |
教务处 |
|
推动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按岗聘用、竞聘上岗 |
人事处 |
|
制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 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 |
人事处 |
|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支持相关研究工作;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专门教育研究机构,开展教学研究 |
职研所 |
|
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
学生处 |
|
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高职院校按师生比1:200配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
学生处 |
|
全面推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测评体系(试行)》 |
基础部 |
|
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
保卫处 |
|
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
体育部 |
|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学生社团活动 |
学生处 |
|
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
教务处 |
|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 |
机电一体化骨干专业 |
冯巧红 |
|
建筑工程技术骨干专业 |
朱宝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吴昌雨 |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张信群 |
|
汽车检测与维修 |
贾会星 |
|
应用化工 |
周玲玲 |
|
工业设计 |
王起 |
|
电子商务 |
宋君远 |
|
校企共建丽普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 |
廖玉松 |
|
校企共建园艺生产性实训基地 |
江生泉 |
|
校企共建电子商务生产性实训基地 |
杨剑 |
|
优质专科院校 |
张延义 |
|
建筑类双师培训基地 |
朱永祥 |
|
《可编程控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杨思国、廖玉松、赵卫东、尤超、黄展华、闫秀芳、江生泉、刘义章、汪蓓蓓、李长春 |
|
《数控加工技术》 |
|
《web标准网页设计》 |
|
《BIM建模应用技术》 |
|
《草坪建植与养护》 |
|
《路由交换技术》 |
|
《流体输送与传热》 |
|
《基础化学》 |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
|
《建筑力学》 |
|
安徽滁州职教集团 |
周多道 |
|
互联网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
翁嘉晨 |
|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 |
燕相松 |
|
园艺大师工作室 |
涂清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