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校务通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务通知
关于做好2017年度高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
作者:组织人事处 发布时间:2017-10-23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各系、部、处、室:

   根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实施方案》(皖教人【2017】3号)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校教师系列和实验系列职称评定实施方案》(职人发【2017】65号)文件要求,今年我院自主进行高级职称评审,现就做好我院2017年高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通知如下:

一、政策依据

    2017年,高职高专院校按《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教人〔2009〕2号)或《安徽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试行)》(皖教人〔2016〕2号)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仍按《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皖教人〔2010〕1号)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上文件可在安徽教育网或学院组织人事处网站下载、查阅。有关条款的具体规定参照皖教秘人〔2016〕99号、皖教秘人〔2014〕91号等省教育厅以往政策执行。

二、工作程序

   (一)公布岗位职位数。各系部依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职位数再次分配实施方案》于10月24日前经系部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当年岗位职位数使用数额,报学院审定后公布。

   (二)个人申报。教师个人向所在系部提出申请,按照职评文件要求提供申报材料。

   (三)系部推荐。系部是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推荐的领导、组织和实施者,系教学秘书是具体承办者。负责制定本单位评议推荐细则,组织对申报人的资格审查、初评、公示、排序推荐等工作。

   (四)学院审核。组织人事处统一接收各系部的推荐材料,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核。相关问题提交学术委员会和职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五)专家委员会评审。

   (六)审批与公示。

三、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一)职称计算机和外语考试问题

根据省教育厅转发省人社厅《关于调整安徽省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教秘人〔2017〕40号)文件精神,从2017年起,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时,不再把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必备条件。

(二)论文检索问题

所有参评的三类及以上论文(属于三类论文的本科学报除外),须提供省内具备查新资质单位出具的检索证明(省内具备资质的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理工类)、安徽医科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医学类)、安徽省科技情报所)。同一篇论文被不同的检索系统检索,只提供一个检索结果;同一篇论文被同一检索系统不同版本检索到,以论文发表当年期刊源所在版本为准。

(三)EI论文收录问题

论文在2009年以前被EI收录的,仅认可有分类号和主题词的收录版;2009年以后被EI收录的论文,分为期刊论文(即检索系统判断为Document type: Journal article〈JA〉)和会议论文(即检索系统判断为Document type: Conferencearticle〈CA〉)。EI收录的会议论文,按一类论文计入规定的数量进行申报。专家评审委员将对EI收录的会议论文的实际水平进行重点审查。

(四)代表作相似性检测

各系部负责将申报人员材料汇总,拟申报正高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需提交3篇代表作,拟申报副高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需提交2篇代表作进行检测,破格申报人员需多提交一篇代表作检测。根据省厅通知要求,代表作相似性检测是评审时的重要参考,每一位申报人员的代表作,都必须提供学术相似性检测结果,检测工作由组织人事处统一送检,且只能送检一次,不得重复送检。

拟申报教师填写《安徽省高校学术成果相似性鉴定送鉴明细表》(附件1)。送鉴明细表中填写的论文(专著)题目、发表刊物(出版)名称、发表(出版)日期要准确无误,发表日期要具体到月(2016年已送鉴论文需在备注栏标明)。送鉴代表作需提供word和pdf格式电子稿。

(五)代表作鉴定

(1)申报正高职称人员提交论文代表作3篇,申报副高职称人员提交代表作2篇,以论文破格申报的增加1篇鉴定论文。申报人须郑重承诺所提交的鉴定论文与之后的复制比检测论文及公开正式发表论文一致,否则责任自负。

(2)在填写《同行专家鉴定意见表》时,要注意保持表格的工整性,不能随意调整格式,空间不够的可增加页面;打印表格时,用A4纸张正反双面打印,专家对代表作的鉴定结论意见(A)和(B)均应单独打印一张后,按顺序排列。

(3)代表作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应包含论文所刊登杂志的封面、目录、正文及版权页,复印件中涉及作者姓名、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须掩盖,同时提供代表作电子版。

(4)《同行专家鉴定意见表》(见附件)和提交的代表作复印件装订成册(一式3份)

  (六)评审答辩问题

 对破格申报和专题报告形式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继续实行现场答辩制度。答辩由学院统一组织,按学科评审组分别进行。答辩者通过PPT重点阐述本人破格申报或专题报告申报的充分理由,并现场回答评审专家的质疑,时间不超过15分钟。答辩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答辩是破格申报和专题报告形式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环节,未按规定参加答辩者,视为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七)其他有关问题

   根据省物价局《关于调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评审费收费标准的函》(皖价费〔2005〕72号)和省教育厅下放评审权的有关文件,为弥补职称工作专家费等支出,经研究,今年学院职称评审按照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收取评审费,具体为:高级职称每人300元。

四、工作日程安排

10月25日前  申报人向所在系部提出申请,并提交申报材料;

    10月31日前  各系部接收和初审申报人材料,报教务处、科研处审核,成立系部专业技术职务初评委员会,根据系部职数评议、推荐人选(须排序),并进行材料集中公示(不少于5天),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审议。

11月1日 各系部将本部门职评专家组成员名单、推荐规则、推荐人选报告(须排序)、党政联席会议记录连同申报人材料、代表作相似性检测和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材料、简明信息表(由系部统一格式填写,经本人确认)等集中报组织人事处。

11月上旬  学院审核阶段,组织代表作相似性检测和代表作鉴定、学术委员会审议、学院职评领导小组研究相关问题,确定当年参评人选。

11月中下旬 学院成立评审专家委员会及学科组按照既定方案开展评议、评审工作;评审结果公示,提交学院党委会议审定。评审结果报省教育厅、人社厅备案。

五、申报人及各相关部门报送的材料的内容与要求

注意:下列材料中第3-10项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连同目录,标明页码)。

1、《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胶装)一式2份

2、《高教系列任职资格评审简明情况登记表》一式25份(此表一律采用A3纸打印) 

3、《申报人诚信承诺书》

4、各种证书复印件,包括:学历(位)证书、继续教育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及聘任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科研成果证书、获奖证书等(以上证书、证明等材料由所在部门查验原件,并由系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部门公章)

5、《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总成绩表》

6、述职报告及其评议意见的复印件

7、承担科研、教研任务的项目书复印件

8、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论著复印件(含版权页)。任现职以来论文、论著复印件一式一份,提交的论文复印件编以序号和目录,论文由职教研究所统一负责审核,并出具有查新资质的单位的检索报告。

9、申报教授职务者提供学术讲座及指导青年教师材料复印件

10、《代表作文字复制比检测结果一览表》及检测单位出具的每篇代表作《学术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单》复印件

11、高职高专学校代表作鉴定材料。需单独装袋,一式三份,写明姓名、学校、学科和申报职务。

六、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基层推荐工作

   职称工作关系广大教师切身利益,关系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省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省厅将重点从组织领导、过程管理、监督管理和纪律保障等方面,加强对高校职称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检查监督。各系部处室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省厅和学院职称评审实施方案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与要求,切实规范评聘推荐工作程序,严格遵守公开、公示及回避制度,进一步将基层单位评议推荐工作做实、做细、做得无异议。要及时做好基层推荐材料的存档工作,组织系部评审推荐时,应提前制订会议议程安排,明确参会人员、时间、议程等内容,要保留申报人签到、专家签名以及会议评议记录、结果公示等原始材料,以备省厅和学院督查。

   (二)及时传达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今年职评工作

各系部处室要及时将省厅有关文件和本通知精神,及时传达给所属教职工,认真组织文件学习,让广大教职工了解、掌握今年职称评审相关政策要求,认真准备各项申报材料,并按要求配合做好材料审核、整理装订、提交上报等工作,确保学院职评工作顺利开展。

   (三)规范材料,严格审核,严禁弄虚作假

   今年职称评审继续落实省厅简化、规范申报材料要求,除相关申请表外的其他附件材料只收复印件(由所在系部审核人签名并加盖公章),有关原始材料由各单位统一保管,评聘过程中如有需要,随时调阅。各系部要进一步加强材料规范要求,统一申报材料封面、目录等格式,不随意变动表格格式,并按指定顺序将材料装订成册,保证推荐材料干净、整齐、清晰。相关部门要严格材料审核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申报材料的接受、查验、核实等工作,确保各项申报材料真实可信,对存疑材料和公示有异议的材料要及时调查、核实,确保本单位上报材料和推荐人选不存在争议。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者,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附件:2017年高校职称评审附件表格.rar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10月23日



                       

版权所有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皖ICP备06012098号 | 校址:安徽滁州丰乐大道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