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科平
“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的“五价值论”,拓宽了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的维度,为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评价制度在一些方面出现了僵化现象,唯论文马首是瞻,对大项目趋之若鹜,成果、专利成了评价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标尺。这种评价方式难免会导致科技创新活动与现实需求脱节,造成科技工作者不重视科技创新成果的实际效益,而更关心如何尽快“报奖”、如何得到上级的认可以及如何用履历上的漂亮成绩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上拔得头筹。科研评价的手段与目的倒置,“发论文就等于出成果”,种种现象冲击着科技界的价值观,甘于坐“冷板凳”的人越来越少,科技创新的持续性与有效性受到遏制。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五价值论”的论断拓宽了我国科技评价的立体维度,使科技成果有了多元化的衡量。这意味着所有的科技成果能在科技领域的多维坐标系中找到精准的位置。多维、实用、丰富的科技评判体系正是我们深化科技改革成果的重中之重,而“五价值论”着实体现着科技评判价值体系的中心内涵,发人深省,这也让我们对当前的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做出更多的思考。
首先,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和技术价值。科技创新成果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成果本身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对于理论性、基础性的科学问题,重点评价科学价值;对于应用性、有转化价值的科技问题,则侧重用技术价值来评价。对于科学价值和技术价值的认知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不仅有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科学成果的转化。
其次,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评价经济价值,可以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引入资本的方式去整体看待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从包信和的天然气(甲烷)直接活化和控制转化技术等技术得到承认后,国内外资本的蜂拥而至可以看出,市场对那些前沿性的、具有市场转化潜力的科研成果的态度是认可的。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调动起市场资金的积极性,使其前移到科研成果的立项和科研过程中来,在市场得到良好反馈后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经济体现,将是市场、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的三方共赢,是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的最佳体现,必将大有可为。
再次,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价值。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切实感受上,体现在对社会的影响和带动上,最终要落脚到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改善上来。
科技创新在取得成果后,还应注重科普,发挥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用科普将社会大众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讲清楚;用科普将社会大众想了解、存在好奇的问题描述清楚;用科普将社会大众因科学知识匮乏而产生的认识误区解释清楚。这既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的社会担当,又是科技创新成果社会价值的最佳体现方式。
最后,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文化价值。几乎所有科技创新的背后都伴随着文化理念的发展,科技不是冰冷的,总带着文化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从“两弹一星”到“蛟龙入海”,从青蒿素的发现到深空探测技术的突破,文化都无一例外地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成果的文化价值,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和血脉,是全体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团结一心、不为私利、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浓厚文化氛围,是不畏艰险、勇攀科研高峰、敢于迎接挑战的执着科研理念,也是崇尚科学精神、践行科技报国决心、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方向已经指明,路径已经铺就。如何用“五价值论”评价好、总结好、传承好科技创新成果,将科技创新的活力真正激发出来,进而把发展动力及时切换到创新行动上来,这考验着科技管理者的智慧,同时也为科技评价制度的创新带来希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