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曰:“面乾人唾苦无刚,为国求贤虑却长。不是阴将人杰荐,谁能取日再兴唐。”宋代徐钧的诗中盛赞了唐代宰相、名将娄师德的功绩,娄师德慧眼识人、为国求贤,为后来恢复李唐朝廷做出了贡献,唾面自干的成语也出自其对弟弟任职临行前的提醒教诲。娄师德,既文武双全又深谙做人和为官之道,他通过大造舆论炫富自夸达到拒礼的目的,体现了独特的拒礼艺术。
娄师德(630年~699年),唐代原武(今原阳县)人。他自幼才思敏捷,二十岁时就考中进士,授江都(今江苏扬州)县尉。仪凤二年(677年),48岁的他作为文官却主动请缨到前线,对战吐蕃入侵八战八捷。武则天在位期间,娄师德主管北方营田十余年,为国储备粮食数万斛,被武则天下诏嘉奖。他于693年、697年两度拜相。699年9月,娄师德于会州(今甘肃靖远)去世,终年70岁。朝廷赠谥号为“贞”。848年(大中二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其中就有"纳言娄师德"。
娄师德为官清廉,虽官至纳言(门下省长官,即侍中,相当于宰相),但仍生活清贫。早在扬州为官期间,他为了杜绝别人来送礼,就对外反复宣称自家是富豪之家,在老家两三口人就有楼房两栋,自己视钱财如粪土,谁再送礼就不客气。据说这话都传到了武则天耳中,她到泰山封禅路过原武时,特意到娄师德家去看,但却没有见到一处高大建筑,娄师德就指着自家门口说:“陛下请看,这过道不就是楼吗?”众人朝他家门望去,只见木门紧闭,门头上只有遮蔽风雨的门楼。女皇笑说:“朕要看的是楼啊!”娄师德幽默地说:“门楼不就是一‘楼’嘛!”武则天又问:“那还差一楼呢?”娄师德回道:“臣名字中不是还有一‘娄’吗?”女帝明白了:“原来是这样两栋楼啊!好,这个双楼好,就把这个村子叫‘双楼’吧!”此后,娄师德“廉吏双楼”的故事传扬开来。原阳县至今仍保留双楼村的地名。
娄师德曾多次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狄仁杰拜相后,对此丝毫不知,反而多次排挤他,将他放了外任。武则天一次故意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然后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狄仁杰大惭,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从此,狄仁杰也举荐了诸多贤良之才。
娄师德任宰相时,他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问道:“我是宰相,你也担任州牧,我们家太过荣宠,会招人嫉妒,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道:"今后即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绝不让你担心。"娄师德道:"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会使人家更加发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唾面自干成语由此而来。
有一次,娄师德曾与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体肥胖,行走缓慢。李昭德多次停下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来。李昭德不禁生气地骂道:”你这个乡巴佬!“娄师德笑道:”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王子曰:司马光评价道”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说明他在地方为官是称职的,在中央能举荐贤才狄仁杰,并不在意狄仁杰对自己的排挤,说明他秉持为公的公心,是为国谋长远之举。为了保持廉而善意撒谎,以“炫富”的方式拒礼,体现了其官场智慧。唾面自干的告诫,体现了其身在高处不胜寒的自警和自觉。这样看来娄师德一生军功卓著,做官勤勉,宽宏大量,知人善任,为官清廉,这是极不容易的。炫富拒礼,和悬鱼拘礼、厚赠拒礼等一起,构成中国古代廉洁官员不拘一格拒礼的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