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曰:监察御史是中国古代专门设置用来监察官员的官,其设置初衷就是替皇帝发现和指出官员错误,有时还要劝谏皇帝,可这也是一个得罪人的高危岗位,所以不是每个御史都能谨守职责敢言直谏的。南宋御史杜莘老敢违背宋高宗的意愿屡次弹劾其亲信,终被贬出京城,时人称之为“骨鲠御史”
杜莘老(1107年-1164年),字起莘,生于宋代四川眉州青神(今眉山市青神县),是诗圣杜甫的十三世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孙女黄氏是他的妻子,可见其家世是不错的。
据传说杜莘老从小就慷慨有大志,曾言:“我得志,饶君子,不饶小人”这样的豪言壮语,在30多岁时,杜莘老省试合格却没去参加廷对,但皇帝也知其才名,直接赐同进士出身,授梁山军教授,闻名而投奔他来求学的学子众多。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杜莘老被举荐进京主管礼部、兵部档案文籍。他善于廷辩,并能上书秉公直言,不久升任监察御史,人称杜察院。他向朝廷提出防备金兵入侵、保卫江淮的良策,还上书陈述时弊十事,被宋高宗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在御史任内,忠直敢谏,疾恶如仇,声震一时,被朝野誉为"骨鲠敢言者"。这样的名声可不是浪得虚名,而是他冒着风险屡次弹劾皇帝亲信得来的。
杜莘老任监察御史不久,就通过收到的举报信盯上了执掌宫廷采购大权的主管刘炎,发现其在宋金边界开设的榷场进行物品交易时,与金人狼狈勾结,受贿索贿,大饱私囊,屡犯国法。在调查过程中,宋高宗身边的一位内监出于好心,告知他帝后都宠着刘炎,让他最好别受理此事,杜莘老未为所动,经过细察暗访,在获取刘炎违法的确凿证据后,几次上书高宗,坚决要求惩办刘炎。宋高宗尽管有心袒护,但架不住证据确凿,无奈决定罚没刘炎全部家产,将其发配出京。
弹劾皇帝身边大红人太医王继先更是显示了杜莘老的胆识。王继先此人医术了得,但人品太坏且贪得无厌,以医官身份干涉朝政,却得宋高宗百般宠幸,不仅被屡屡破格提拔和赏赐,甚至在多次违规提拔他遭到群臣反对后,高宗转而提拔其儿子辈,表示关爱。当时的权臣奸相秦桧任谁都不放在眼里,独独不敢得罪王继先,甚至让妻子王氏以都姓王为由头,和王继先攀亲结成干兄妹。实际上,王继先在朝堂之上畅通无阻所依仗的秘密是他能为宋高宗治疗隐疾。十数年间,王继先巧取豪夺,人称"富甲天下王继先"。杜莘老仔细审查核实,列举王继先十大罪状上书高宗,要求朝廷立案查办。宋高宗庇护了王继先多年,实在是包庇不下去了,才批准将王继先家财罚没充公,将封官的王氏子弟削职为民,将王继先逐出京城,就这事先还是偷偷传讯,交代其早早将财物转移,发配的地方还特意选了富庶的福州。
按照宋代官场习惯,凡地方官员调任或晋升进京,必举家随迁,并随之购置京城房邸。有一天,宋高宗对应召谒见的杜莘老笑着问道:”杜卿家此番来京供职,随带家室几人,房邸、奴仆等事可曾安置妥善?“杜莘老答道:”臣进京孤身一人,未带眷室。斗室里蒲团纸张,一床一桌一椅,无须多作张罗。“高宗惊而举目,见他温文尔雅,心头窃喜,便打趣道:”爱卿只身孤影,身边随伴蒲团纸张,倒像个出远门的行脚僧呢!“对杜莘老的廉洁也有所心动。
在又一次弹劾皇帝宫中亲信张去为后,杜莘老后被奸臣谗害,贬任遂宁知府,他上任时行李简单,过家门而不入。在遂宁任上,居官清修独处,多行惠政,考核政事功绩时,高居诸州官之首。晚年迁居江津,1164年6月病卒,葬于今重庆江津区西湖镇的青泊滩境内,当时的丞相虞允文题”刚直御史“刻于墓碑之上。
王子曰:古代的御史看起来专职言事地位超然,即使弹劾有错,因为是职责所在故朝廷也不便追责,似乎是只有权力不需负责的好差事,但是权力是有边界的,当触碰到权贵甚至是皇家的权力和利益时,即使作为御史也要掂量掂量弹劾的后果了,象杜莘老这样的刚直御史毕竟是罕见的,这也是他出现在《宋史》中的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