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曰:古往今来,当大臣劝谏朝廷惩处腐败时,一般来说会受到鼓励和嘉奖,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执政者也是不愿贪官从“自己家”偷拿东西中饱私囊的,可是东魏时期的杜弼在劝谏高欢要整肃贪腐时,却被狠狠地恶搞戏弄了一下,受到极大的惊吓还违心认错,痛感劝廉的悲哀,这出闹剧足以佐证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下,廉洁政治的要求在执政者眼里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杜弼(公元490-559年),字辅玄,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县)人,东魏官员。他出身寒门,自幼聪敏,以军功起家,投靠大将军高欢,官至胶州刺史,迁中书令,封长安县开国伯。他为政清廉,敢言直谏,为权臣嫉恨。正是他留下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成语。
据《北齐书·杜弼传》,在高欢将要出兵征伐西魏时,忧心国事的杜弼,提出出兵之前应先清除内贼。高欢问内贼是谁,杜弼说:“诸勋贵掠夺万民者皆是。”我们来看看高欢是如何回应的。
史载:高祖不答,因令军人皆张弓挟矢,举刀按槊以夹道,使弼冒出其间,曰:“必无伤也。”弼战栗汗流,高祖然后喻之曰:“箭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槊虽按不刺,尔犹顿丧魂胆。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弼于时大恐,因顿颡谢曰:“愚痴无智,不识至理,今蒙开晓,始见圣达之心。”
这段记载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高欢听后也不答话,便命军士们拉开弓,箭上弦,举起刀,挺起矛,站在道路两旁,让杜弼从中间走过,并宽慰他说:”一定不会伤害你。“杜弼战战兢兢从中间走过,吓得汗流浃背。高欢然后劝他说:“箭虽上弦却不射出,刀虽举起而不砍下,矛虽然握在手中却不刺来,你却吓得魂飞胆丧。那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人身体碰着敌人锐利的刀刃,百死一生,纵然有贪婪卑鄙的地方,但他们的作用还是很大的。“杜弼惊恐地点着头谢罪说:”我这个愚蠢的人不认识这个深刻的道理。“
对于杜弼中肯的倡廉反腐建议,权臣高欢玩起了”变脸“,演了这一出闹剧,杜弼一定心中深感受伤,本是好心献出长治久安之策,却被刀箭相对,一时间惶恐无状,被迫违心检讨,这样的难堪结果,杜弼无法料到,正所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高欢却自有”合理“的解释。此前不久,整肃贪腐这件事,杜弼已向其建言。高欢当时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他对杜弼说:“你往前来,我对你说。天下浑浊动乱,贪取财利的习俗相沿已经很长时间。现在我军将领们的家属大多住在关西,黑獭常常用重利招引诱惑,他们考虑着是去是留,情绪很不稳定;江东还有一个叫萧衍的老头,专门在南梁提倡士大夫的等级和礼仪音乐,中原一带的士大夫都很向往,认为那里是文化的正统所在。我如果急于严肃纲纪法律,恐怕将领都会投奔黑獭,读书人都去投奔萧衍,我还靠什么建立国家?你暂且等一下,我不会忘掉这些的。”故而行军前杜弼再次建言反腐,高欢用这种恶搞的方式让杜弼闭嘴。
杜弼性格坦诚质直,在高欢专权时期对朝政进行很多匡助纠正,他所任职的地方,能清静待民,廉洁自守,为官吏百姓怀念。但他仗着自己的忠诚,对历任当权者频频进谏不止,最终被皇帝在饮酒过量后,下旨派人到海州将他斩首,虽然皇帝不久又后悔,派人骑快马追赶使者,已来不及,就这样,杜弼永远地闭上了一生直言的嘴。
王子曰:记得有一首诗写道”一百个聪明人回答不了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一根棍棒却能够回答一百个聪明人提出的问题!“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高欢可算是此类人的祖师爷之一,他设局恶搞杜弼让其闭嘴。他为了巩固政权而收买军心,为此不惜牺牲民心,任由军中朝中权贵贪腐,这就是高欢的大算计,在维护封建政权的天平上,廉洁轻如鸿毛,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宁要听话的腐败下属,也不要不听话的廉洁下属。多嘴的杜弼或许到死也弄不清楚自己悲哀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