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曰:在监察御史任上,以自绘十二幅民间疾苦图进呈清康熙皇帝,使皇帝得以撩开民间疾苦真相的一角,窥见兵荒马乱给百姓带来的疾苦,下令严明军纪,减少骚扰掠夺百姓的状况。以图进谏在历史上仅有寥寥几次,宋代曾发生过进献《流民图》事件,在中断王安石变法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对此王子不大好评说,而清代这次御史进献民间疾苦十二图的进步意义则毋庸置疑了,这位特立独行的监察御史就是清代蒋伊。
蒋伊(1631-1687)字渭公,号莘田,江苏常熟人,康熙十二年中进士,他曾先后任监察御史、广东粮储参议,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提学副使等职。他一生秉公正道,体察民情,廉洁清苦,兴学崇文,敢于向皇上直谏,被称为“公明第一”,他还是书画家和诗人,史称其性孝友,负才略,工诗文,善绘事,著有《莘田诗文集》18卷传世。
蒋伊先后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和广西道监察御史。在康熙十八年,由于在南方平三藩等缘故,朝廷连年用兵,造成千里田地荒芜,加之捐税沉重,南方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当时任监察御史的蒋伊正值请假回乡,一路上,他见河塘干涸,庄稼枯萎;时见三五成群的难民向北行进。他涌起忧民之情,愤然执笔,在几天内一气画就《旱灾图》、《水灾图》、《鬻儿图》、《刑狱图》、《难民卖女图》、《寒窗读书图》、《春耕夏耘图》、《观榜图》、《废书图》、《催科图》、《暴关图》和《疲驿图》这十二图。
其中一幅画的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女子,坐在地上,旁边站着几个兵丁,有个和尚手捧银锭,身后跟着一群男人,似在向一个军官哀求,旁边题了几个字:“难民妻女图。”蒋伊指着那个和尚说:“这个僧人叫寂缘。他身后的男人和地上的妇女都是江西百姓。他们先是为了避三藩逆贼,后又为了避搜贼的官兵,藏匿在山谷间。结果还是碰上了官兵,这些兵硬把妇女说成反贼家属,掳掠北上。可怜她们的父亲、丈夫,匍匐千里,哀号乞求,无济于事。寂缘同情他们的遭遇,募缘求赎,这才把她们解救出来。这是我亲眼所见。可一路南下,在济宁,在淮安,在扬州,遇见的被掠良民不知凡几,那惨状,真叫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他们就没有这么幸运。”
另一幅右上角题“催科图”,画面左侧是一个胥吏模样的人,目露凶光,戟指骂人,右侧骨瘦如柴的农夫木然看着身旁坼裂的农田,农妇仰面对着苍天……
康熙十八年七月,皇帝听取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毕,蒋伊把《难民妻女图》《刑狱图》《催科图》等十二幅图和四份陈述难民状况的状奏疏面呈皇帝。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披图览疏,为之动容,午夜彷徨,宣旨慰劳,禁兵焚掠,保全甚多。康熙皇帝还命近臣将这12幅图挂在墙上,以便时刻警醒自己。第二年,康熙东巡,见到道旁流亡的饥民或严重的灾情时,就会说:“这就是蒋伊画的流民图啊!”可见12幅图给康熙的印象是多么深刻。
后来蒋伊调任广东任粮储道参议,他决定废除在征粮中借各种损耗来增收的做法,同时免去向民户摊派供官府驱使的徭役,并禁止各级向官员馈赠礼物。蒋伊认为,要体察民情,关心民间疾苦,先要从自身做起。为减轻人民供给官府的负担,他亲自去卖干鱼,自食其力,这在北方官场算是石破惊天的举动了,但在广州,其下属也纷纷参加进来,增加收入,减轻人民的供给负担,这也可见广州的商业氛围之浓,影响之深。
康熙二十四年蒋伊迁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提学道。他主持选拔考试,崇实学,正文体,杜绝请托,所奖拔皆寒隽之士,康熙二十六年主试开封府时翻阅试卷通宵达旦以致染病,二月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由于蒋伊一生政绩突出,康熙皇帝赐“怀荩兴文”匾一块。
王子曰:蒋伊一生忠于职守,秉公正道,体察民情,在监察御史任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敢于向皇帝直谏,而且他以十二图,画出黎民疾苦的方式直谏,既醒目又惊心,他也算有幸遇到了康熙皇帝这样想大有位的皇帝,否则给他定下个“诋毁盛世”的罪名难免身家难保,蒋伊为官卖干鱼的行为在现在是被纪律规定所禁止的,但在当时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