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80课:晏婴的智与德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1-08-16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晏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智慧人物,晏子使楚的故事被选入了中学课本,与其同时期的孔子曾经在齐国游历,高度赞扬他的智慧表现,赞其:"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的外交智慧,还夸赞他的德行表现,说晏子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这些评价是很高的。但不知为何,晏子对到齐国推广儒家治国思想的孔子却不太欢迎,在齐景公面前说过不利于孔子的话,留下了遗憾。但是《晏子春秋》中留下的晏子故事,让我们能感受到晏子的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体会他坚守谦逊、俭朴的美德,敢于纠正国君错误的智慧和勇气。

晏子(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的父亲晏弱是齐国上大夫,于齐灵公二十六年(556)病死后,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政绩卓著,声名远扬。但始终坚持简朴、谦逊的美德。

晏子留下的折冲樽俎的典故,是其富有智慧和远见的典型事例。他在出使楚国和处理政务上的诸多做法,体现了其治国理政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能够顺势而为的远见卓识。

善于劝谏是晏子的一大特点,留下了不少故事,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和劝谏技巧。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那只鸟几天后飞跑了。齐景公很生气,竟然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晏子的一番话让齐景公回味过来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与此类似的还有死马杀人的故事。

对于齐景公祈求永生不死,晏子也没有采用装糊涂的态度,而是直言批驳其荒谬,弄得国君外出游玩的兴致全无。对于齐景公期望爱妾死后复生不愿下葬,晏子欺骗国君说自己有办法,请国君回避,然后果断把国君爱妾下葬,并指责国君的错误妄想,齐景公被弄得无可奈何。

在大节上,晏婴大事不糊涂,早年他在其忠于的国君被当权大臣杀死后不死君难,不追逐好名声,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以国富民强为己任,后来在任上重视物质基础、造福百姓、强大国家的行为,义于名而利于实,被司马迁赞誉为相融合的理想境界和典范。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遇有灾荒时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他深据忧患意识,能敏锐地看到施政中的祸患所在,有一次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有什么忧患?晏子把忧患比喻为社鼠,权势者比喻为凶狗。来让齐景公听从劝谏,提出要防社鼠,诫凶狗。

晏婴在世时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

晏子把节俭看作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他对同时期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多次批评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行为。他自己严格约束坚守节俭要求。他平时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眼下的话说就是吃粗茶淡饭素食,他能说到做到,言行一致。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当齐景公赏赐他豪华车马,并说如果晏子不接受自己也不再坐马车了时,他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表明了自己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的倾向。

据说齐景公有个宠爱的女儿,他想把她嫁给晏子。景公于是到晏子家宴饮,饮酒酣畅时,景公看见了晏子的妻子,问:"这是您的夫人吗?"晏子答道:"对,她是。""!又老又丑。寡人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请让她充实先生您的内室。"晏子离开坐席回答道:"如今她确实是又老又丑,可是我与她共同生活的时间很长了,过去她又年轻又漂亮。况且人本来就是以少壮托付于年老的,以漂亮托付于丑陋的。她曾经托付于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虽然君王有所恩赐,但能因此让我背弃她的托付吗?"晏子拜了两拜谢绝了。这在各国诸侯大夫奢靡之风盛行的时代实为难能可贵。

晏婴言行记录于《晏子春秋》一书之中,汉司马迁、王充认为是晏婴所撰,现当代学界有淳于越说、齐国史官及稷下学者等人说 淳于髡 、多人多地参与说 等等,但大都认为成书于西汉以前 ,书中记载了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大量事例,让我们能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道德的力量。